天府农博园首期配套项目六期工程
中建西南院
“青苗是一个向自然学习的例子。大田风景吸引到我,俯身去仔细观察植物的形态,如何与阳光、雨水以及大气环境相适应。建筑应该像植物一样,以最合理的方式对环境做出敏感的回应,同时又拥有令人惊异的结构之美。对建筑师而言,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在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实现和谐与完美。”
——设计总负责人 刘艺
△ “青苗”群落透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以此为契机,天府农博园应运而生。作为四川省农业博览会的永久会址,园区创新性提出在“田间地头”办展的理念,充分尊重大田景观的原始风貌,打造特色鲜明、融于田园风光的农业展示园。
“青苗”项目于此大田中蓬勃成长,助力乡村振兴,描绘绿色生态、自然相融的新农村建设美好画卷。
CSWADI
大田里的“青苗”
2020年10月,金秋时节。
我们第一次来到天府农博园。千亩大田中,秋菊、格桑花以及采收过后伏睡的稻穗构成了最为原生态的农田图景。项目用地原为宅基地,用地边界极为不规则,开门见田的民居生活意象恰当地描述了川西林盘的空间格局。我们行走在田间陇道,并未感受到项目用地与周边农田明确的界限,只有现场保留的几棵长势较好的树木昭示了项目用地的大概区域。
△ 场地的生态本底
于是,农田的生态图景、不规则的用地边界、川西林盘的建筑意象成为了我们着手设计的本底资料,也是我们需要去回应的场地讯息。建筑与环境如何自洽?自然与人工如何相融?乡村的在地性如何体现?
大田里的“青苗”给了我们答案。
项目以“青苗”为原型,模仿其自由散落于田间的形态,将建筑体量化整为零,回应不规则的用地边界。建筑单体复刻“青苗”的生长态势,由中心沿不同方向生长出如叶脉般的结构体系,再覆以叶肉般的屋盖,形成向上的张力。朵朵青苗生长于大田之中,这便是建筑回应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对话的态度。
△ 概念解析
△ 鸟瞰实景
为了还原川西林盘的场地记忆,也为了更好地让建筑融入自然,重现“开门见田”的空间意象,景观设计除了田间的石板路外,均还原为大田景观,减少人工化痕迹,建筑周围即是庄稼,描绘出田园牧歌般的图景。春可赏稻苗、夏可观荷塘、秋可弄菊花、冬可采腊梅,四季的景观变换让“青苗”于田间呈现不同的风貌,也为建筑赋予了时间维度的价值。
△ 稻田中的建筑
△ 建筑周边耕种的景观
林盘的民居具有特征鲜明的材料建构体系。青瓦、石板、竹木、干粘石等自成逻辑地构成了民居的外围护结构,这些材料也营造出建筑室内温暖、舒适、淡雅的氛围。以这样具有乡野性和在地性特征的材料为蓝本,“青苗”将深灰色陶板瓦、暖色胶合木结构、浅灰色仿清水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整合,用现代的建筑语汇呈现本土化的立面模式,进一步强化场所记忆。这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尝试,一方面规避了传统材料在建构稳定性上的缺点,另一方面也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征。
△ 体现本土特征的建筑立面
CSWADI
匠心营造的“木结构”
伴随着中国近年来如火如荼的现代化浪潮,我们习惯了在城市中做设计,钢筋、混凝土、金属等结构体系构成了设计师习以为常的支撑架构。“青苗”项目却是一次在乡村做设计的实践,理应采用一种更适宜的结构体系去契合大田景观的场地属性。得益于我院在木结构领域多年深耕积攒的经验,用胶合木结构去解构“青苗”成为既适合场地又体现我院技术优势的办法。于是,“青苗”的建造历程,又是一路用匠心营造“木结构”的旅途。
△ 胶合木结构支撑的“青苗”
每个“青苗”单体由三片互为120°夹角的叶片组成,叶片交汇的中心为一个直径约1.5米的混凝土巨柱支撑,由之向三个方向延伸出跨度约33米的胶合木主拱,再分别沿每个叶脉的方向生长出间距3米的木结构次梁,这便形成了“青苗”的基本结构体系。
△ “青苗”建构体系
△ 由混凝土巨柱延伸出的胶合木主拱
由于田野环境较为潮湿,为了满足设备用房防火防潮的要求,同时避免木结构直接与土壤的潮气接触,各单体均考虑将木结构基座设计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木结构体系安全、耐用、稳定的诉求。此外,由于设备用房设置于一层,上部木结构区域更能完整地呈现出室内空间效果,保留了这种特殊结构的形式美表达。
△ 置于混凝土基座上的胶合木结构
“青苗”所呈现的完整的结构形态,是我院各专业协同配合、精益求精的结果。结合屋面的曲面特征,在中心混凝土巨柱中预埋雨水管,解决屋顶凹陷区的排水问题;利用间距3米的胶合木柱和梁设置综合管线带,避免机电管线于木结构“裸顶”空间杂乱无序地交叉及排布;由于木结构部分为单跨结构,通过与建筑造型结合,在屋面檐口处设置小截面钢管支撑,保证短向的水平刚度满足要求,同时可以避免在建筑内部设置支撑影响使用要求……一个好的建筑一定是一个好的系统,从建筑立意到建筑技艺,我们欣喜于建筑之美的完美呈现。
△ “木结构”的完美呈现
CSWADI
丰收节中的“青苗”
2022年10月,又一个金秋时节。
“2022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天府农博园盛大启幕。“青苗”作为“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馆”承担节庆期间农耕文化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展览、农业衍生品消费场所的功能。于此“踏秋”,在“青苗”与田间地头中与自然贴近、品尝丰收的硕果成为了成都市民国庆期间新解锁的打卡方式。“青苗”就像一扇窗口,透过这里呈现的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丰硕成果,人们得以透视乡村振兴的成就。
正如设计总负责人刘艺写道:“青苗是一个向自然学习的例子,是功能、技术与艺术之间实现的和谐与完美。”在乡野地头,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里,在设计师的使命里,我们愿意以更多的“青苗”去实现职业的价值。
无垠田野,尽是希望与憧憬,“青苗”依旧生机勃勃。
△ 生机勃勃的“青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