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龙埔社区中心新开放空间
深圳 / PLAT Studio
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是回龙埔片区城市更新综合开发的重要配套开放空间。一片曾经位于低洼地带的村民房屋被高密度居住区取代,老居民们将搬入新居,新开通的地铁站和良好的教育资源也吸引着年轻家庭来此安家。这里新旧高密度居住区与村民房屋并存,邻里居住尺度适宜,居住氛围浓厚,文化底蕴深厚,现有公园与邻近山体也都提供了健康环境的基础。然而,各居住地块分散且大小不一,界面较为复杂,仅有的老旧社区公园已难满足日渐增多的居民们对户外公共空间的多样需求。
▼鸟瞰全景:中央绿廊与公园街道
在新开发的高密度住区、社区新服务中心与现有的社区公园之间,一条新的双车道道路将建成通车。新街道与现状公园、新街道与新开发之间的零碎空间成为了这里唯一可被公众利用的新户外开放空间,如何通过设计整合零碎空间来满足多样需求,连接新老住区与现状公园,就显得尤为关键。
▼项目周边环境: 近山、交通便捷、多样的高密度居住片区
面对紧迫的需求和复杂的界面关系,我们始终以人和活动作为空间主角去推演设计,回应在地历史文化,承接周边建筑的功能需求,化繁为简,因地制宜的构建以社区中心绿廊为骨架的空间结构,连接住区与公园,并结合利用解决旧社区公园与新城市道路高差问题的契机,为新老居民们营造出一系列亲切、实用、功能灵活的户外公共空间和一条全新的公园街道。
▼总平面图
▼空间结构图表:廊道框架,场景连接,自然基底
“生活书卷”社区中心绿廊: 简练有力的多功能社区公共空间序列
在这块与现有社区公园隔路相望的异形边界开发地块上,新的社区中心拔地而起,包含了文体活动室、社区商业、社区管理与服务用房、警务室、老年日料中心、祠堂。其中,文体活动室西侧也是新开发的高密住宅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
▼中心绿廊:惬意的午后阳光
▼中心绿廊:中央活动,边界休憩
该地块的景观设计主要通过平行于新建筑的一条树阵休闲廊道空间来整合零碎的空间界面,构筑与建筑功能密切交织的户外活动场所。沿着绿廊由西向东,文化客厅、归家口袋、文体广场、林荫书廊、户外学堂等空间序列如同一本书卷依次展开,促发纪念、归家、展示、阅读、交流、运动等多种活动,为人们提供丰富而灵活的社区户外生活场所。
▼中心绿廊:举办未来社区的标志性户外活动的文体广场
中心绿廊主要由高大挺拔的乔木、灯柱、宽敞的座椅、深灰色的铺装条带界定。边缘供休息停留,中央长廊则留空,让未来的使用者灵活定义与使用。绿廊中央的文体广场向街道展开,建筑侧则以水景强调文体中心建筑主入口,涌泉落水既是视线焦点也围束边界。在这里人们可以文体中心建筑为背景举办大型的社区活动。绿廊的东西两侧端头则各有一棵生机盎然的大朴树,树下的大树池长凳,背靠蓬勃的绿植,或将成为夏日纳凉的热闹场所。
▼中央绿廊:端头生机盎然的大树花园与树池座凳
以绿廊为骨架向外,景观设计与周边建筑功能关联、形式围合,构成了一系列的功能口袋空间。最西侧毗邻社区警卫室、社区服务、祠堂的三角地,通过树阵与带状绿地将空间归置方正。中央微微下沉的小广场与如书卷般从地面翻起的错落长凳,构成了一间供人们来户外议事与举办小型聚会的“文化客厅”。
▼文化客厅: 户外议事与小型集会的场所
文化客厅与文体广场间的大楼梯与自动扶梯是通往新建居住小区的主入口。面对局促的空间,我们在平衡顺畅通行与停留场所之间,得出一侧主要是面向前广场展开的通行阶梯,一侧主要是面向未来祠堂的阶梯座阶,搭配绿树与收集雨水的生态阶地,让整个入口成为既有公共性又富有花园感的“归家口袋”。
▼归家口袋: 通行与停留兼顾的迎宾花园阶地广场
在文体广场以东,文体中心与商业、托育机构之间,一条12米宽的“林荫书廊”空间从广场通往文体中心东侧外楼梯与北侧的走道。廊道空间西侧,挑出的屋檐下、楼梯前,对坐的长凳或可供接孩子的家长坐下等候、聊天;廊道空间东侧,一条折线长桌与建筑立面的窗户对应,掩映在绿荫下,提供品一杯咖啡、速览一本书的惬意短时停留空间。
▼林荫书廊: 安静的短时停留空间
中央绿廊的最东边毗邻规划商业和老年日照中心,因此,我们希望这里有机会成为一个老少咸宜的趣味“体健学堂”。从商业阳伞到小品家具、地面铺装,我们以亮眼的橙黄色系统作点缀,增添活力。在这里,动可来一场街头乒乓比赛、打一场太极、比比谁跳的更高更远,静可在摇椅、长凳、咖啡桌椅上休息与观望。
▼商业前沿: 绿意掩映下醒目又相对独立的空间
▼商业前沿: 轻松悠然的尺度与氛围
▼体健学堂: 老少咸宜的轻活动角落
“快乐上学路”公园街道:拥有活跃边界的绿色安全街道
这条位于新社区中心与现有社区公园之间的新建双车道社区道路,也是新住区和周边现有住区通往周边中小学、幼儿园的必经上学之路。因此,在优先保障道路安全的基础之上,设计尽可能结合道路两侧的丰富界面来增加活泼的口袋空间,营建一条安全、绿色、有趣的“快乐上学路”公园街道。首先,枝条舒展的乔木和抬高的自行车与人行道将慢行与机动车道区隔开来,创造出安全宜人的慢行环境。不同透水材质的使用既区隔了慢行道与人行道,也有助于雨水下渗。
▼新建道路夜景:安全宜人的慢行环境
在社区中心一侧,设计在中心绿廊与人行道之间的带状绿地中增加了漫步小径和休息长凳,让中心绿廊的绿意也向街道打开,成为宜人的街旁绿色停留场所。这些带状绿地同时是帮助雨水下渗的低势绿地,最低处一条狭窄的溢水金属钢槽在勾勒出硬朗边界的同时,也在雨时成为了一条线形的流动水景。在水槽的高处,安装了手动抽水装置,无雨时可供儿童抽水至金属水槽中,也许有机会在玩中了解一些社区的水历史与水循环的故事。
On the Community Center side, the design adds strolling paths and rest benches in the green belt space between the central green corridor and the sidewalk. In this way, the greenery of the Central Green Corridor also opens to the street, becoming a pleasant streetside green place. These green belts are built at the lower elevation that help rainwater infiltrate. A narrow metal steel channel with overflow is at the lowest point there. It outlines a solid boundary and also becomes a linear flowing waterscape during rain. At the higher side of the channel, a manual pumping device is installed. When there is no rain, children can pump water into the metal channel. Maybe they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the community water history and water circulation story during play.
▼路侧绿带雨水花园:可漫步、可玩耍、可停留的多功能生态功能带
在公园一侧,新道路与原有公园的高差给予了公园东北边界结合新街道一起更新的契机,使这里成为社区“公园街道”的一部分。在正对道路的公园东北角的挡土墙上方,新增了公园名称的标牌增强入口昭示性。北侧主入口则以台阶和座阶结合的方式处理高差,使公园入口面向街道一侧更加开放,成为一个可停留的新空间。同时,我们对原本狭小破损的石材贴面树池和地面铺装进行了更新,新的设计样式、材质与入口呼应,既提升了地被绿植与原有树木的生长环境,也使乘坐更为舒适。改造完成后不久,社区就在这里举行了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
▼公园北侧边界原貌
On the park side,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ew road and the original park gave the northeast boundary of the park an opportunity to be updated together with the new street, making it a part of the “park street” in the community. On the retaining wall at the northeast corner of the park facing the road, a sign with the name of the park was added to increase the visibility of the entrance. The main entrance at park north uses a combination of steps and a seating terrace to deal with the height difference. It opens up the park entrance more to the street and becomes a new space where you can stay. At the same time, we update the original small and damaged stone veneer tree planter and ground pavement. The new design style and materials match the entrance. It improves both the growth environment of the ground cover and the original trees in the planter, and also makes the sitting more comfortable. Right after the renovation was completed, the community held an open-air movie night here.
▼改造后的公园北侧边界与原有的公共卫生间和圆形广场
▼焕然一新的北入口座阶与树阵广场开放、绿色、舒适
▼新增的公园标识提升了公园入口在街道的昭示性
北入口以西原有的路侧停车与杂乱绿化空间,改造为“童趣口袋”,摇曳的长椅是街道上的人气歇脚场所,一旁的平衡游乐器械,供孩童们嬉戏。
▼童趣口袋: 公园与街道间的活力场所
▼童趣口袋: 人气摇椅与平衡游乐器械
“活水方庭”归家芳径:幽静隐逸的绿色归家体验
新住宅区二层庭院一半为公共空间,一半为私家门户。第一进为公共空间天光中庭,种植箱绿植与一层的两棵乔木绿冠相互掩映,成为一处宁静而温馨的空中花园。第二进入口门庭前,两方青松与水景各立左右欢迎归家。第三进为私家入户水庭院,以相接的乔木树冠为顶、深色静水面为地,幽静的氛围与周围高楼的嘈杂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书卷造型的雕塑与长凳、水景、长条种植池穿插交错,形成迂回的小径与停坐的空间,使人心静留步。水庭以东,松弛、质感不同的绿植花镜与自然冠形的小乔木如一副写意山水长卷般引导至单元入户,让悠然的自然气息延续。
▼入户水庭: 心静留步的林荫书香静水庭院
▼天光中庭: 两棵乔木绿冠掩映宁静的空中花园
▼入口门厅: 两方水景与青松各立左右欢迎归家
▼归家芳径: 悠然的自然长卷花镜引导至单元入户
项目地点:中国深圳市龙岗区
设计单位:PLAT Studio
PLAT 设计团队:Fred Liao, Kit Wang, Shih-Lin Lan, Maggie Kao, Xiaoqing Qin, Yinghua Hua, Tiger Sui, Pao Sophanut, Xiaolin Liang, Looknum Waiyasith, Vivian Wang, Elaine Qin, Jin Liu, Yicheng Wang, Angela Tang, Yuhao Liu, Daniel Wang, Yinuo Sun, Siting Huo, Xiangyu Li
业主:深圳万科
深圳万科团队:吴智彤、胡爽、纪惠敏、李敬岩、郭晏辰
景观施工图:泛奥景观设计
建筑: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海绵:深圳绿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灯光:谱迪设计
标识:金泰来广告有限公司
景观施工:深圳市璞道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面积:4.4 公顷
设计建设周期:2021年- 2022年12月
景观摄影:直译建筑摄影 / Vanke / PLAT
图表:PLAT
More: PLAT Studio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