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院
深圳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客家村落长久以来流传一个优美的传说,他们将榕树视为神树,并喜爱将榕树种植于屋前,以榕树四季长青的体貌,象徵著客家群族茂盛与长寿之意,同时更意味著客家人心胸宽阔,既能容己又能容人。而该传说也让榕树成为每个客家村落最美的一幅自然景色,其硕大的树干不仅遮日挡雨,更成为村民的活动场所。
▼天院活化客家村落并创造公共活动空间
▼光带来希望并连接天空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保留客家唯美的传说,把天院(Freeing FrameYard)视为赠送给客家村落的礼物,项目选址于深圳大万世居主轴线,一个传统方形客家围屋拥有著2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Hung And Songkittipakdee(HAS)着迷于大万世居特有的合院空间,该合院不仅可形成框景眺望天空和感受微风,更是客家人平常披挂丝绸与染织工艺的场所。
▼等角透视图
▼天院延续客家村落特有肌理
▼大万世居入口轴线
▼转化客家村落特有的遮阳与通风形式
▼传统客家手工艺转化至天院的立面线绳
▼立面线绳形成特有的框景
设计延续客家传统的合院空间,并将染织与披挂丝绸的传统文化,抽象的转化为建筑空间。在白天,将近五千根的管子围塑出一个轻柔模糊的空间边界,并弱化周围冰冷的混凝土建筑,提供参访者一处可与天空对话的冥想之所;到了夜晚,暗藏于结构的灯带,画出柔和的曲线,有如夜晚的星空给予客家村落一处希望之所。
▼草图
▼等角透视图
▼等角爆炸图
▼四个拱形线绳营造出印象深刻的场所氛围
▼线绳与结构融为一体
▼立面线绳暗示客家村落的榕树
▼天院替周遭环境带来不同的新视角
参访者到达入口处,数千根管子形成幕布形状,配合客家新年节庆时作为戏剧表演的舞台空间,同时兼具交流与活动的场所,替百年古迹置入新生命力。在侧面宗圣曾子雕像处,数千根管子形成拱形状,不仅塑造非日常性的祭祖体验,更强化新建筑与百年聚落的对话关系。
▼孩子们在天院里玩捉迷藏
▼立面线绳成为客家村落孩童们的互动元素
▼中庭空间望向天空
天院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坪山分展场的独特作品,设计将建筑高度控制在4米以下,地面结构采用不破坏古迹地面的独立式构筑,上方结构采用可灵活调整的螺丝,最大化配合客家村落庆典活动,并与遗址建筑群达成和谐关系,而天院不仅象徵客家村落的崭新形态,更成为客家人心中寄托的心灵之所。
▼夜晚时刻的客家村落
▼光带来非凡的仪式感
▼中庭空间有如希望之所
▼结构测试样板
▼材料测试样板
▼早期设计效果图
▼图
项目名称:天院
完成年份:2023
项目地点:中国深圳市坪山区坪山街道大万路33号
建筑公司:HAS design and research
公司网站:www.hasdesignandresearch.com
联系邮箱:hascontact@yahoo.com
设计团队:洪人杰(Jenchieh Hung)、Kulthida Songkittipakdee、Tapanee Laddahom、Huanchih Lin
照明设计:刘采菱
照明技术:Visual Feast (VF)
结构顾问:王耿华
施工方:深圳风之语公共艺术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470平方米
建筑面积:50平方米
指导单位:深圳市坪山区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中共深圳市坪山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承办单位:坪山美术馆
主策展人:刘晓都、高岩、徐宗汉
执行策展人:李安红
摄影版权:白羽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