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崇礼中心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作为冬奥会雪上竞技项目主要赛区的崇礼,因冰雪产业发展的巨大机遇,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城,摇身变为世人向往的“冰雪天堂”。
借冬奥会契机打造的崇礼中心,包含冬奥和冰雪主题博物馆、崇礼区图书馆和一个大型综合文化广场,是奥运会留给崇礼的重要文化遗产,既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冰雪运动的蓬勃发展的重要窗口,也成为这座生态宜居城市中的活力之源。
01
就势起“山”
崇礼中心的位置,正介于城市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宽200米、长400米的开阔坡地,东高西低,有近30米的高差。在这背山面城的场地,创造一处融于自然的大地景观,是题中应有之意。
▲ 介于城市与山峦之间的场地
这座人造的“山”并非单纯模仿自然地形的覆土建筑,而是呈现出建筑与场地相互兼容、相互拟合之后“顺其自然”的状态。形体的生成来自场地周边不同边界的影响。
用地东侧是进入城区的快速路,建筑紧邻道路布置,呈现与用地边界连成一体的坡地造型,屋顶仿佛自然山体的视觉延伸,从地面缓缓抬升,直至在西南角高高扬起。
南面仿佛一道清晰的断面,有序排列又依次旋转角度的列柱形成礼仪性的入口。西侧靠近城市的主要干道,建筑仿佛呈环抱之姿,围合出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广场,迎接来自城市的人流。
▲ 建筑面向广场呈环抱之姿 张广源 摄
建筑舒展的屋顶曲线配合周边的大尺度环境,强化出“山”的轮廓。屋面中嵌入的三座通体晶莹的玻璃厅,让光线射入建筑深处,宛若三座巨大的冰晶从“山体”上破土而出。
02
顺“山”造境
博物馆和图书馆顺“山”势设于面向广场一侧,博物馆在下,图书馆在上。车库、库房和机房等附属用房利用场地高差嵌入临道路一侧,形成可以通风和采光的半地下空间。
▲ 轴测分析图
主要功能平面由三角形单元首尾排列组成,三角形的几何空间逻辑从首层博物馆一直延续至上层图书馆并最终穿出屋面。
▲ 两馆共享大厅 李季 摄
▲ 三角形的几何空间逻辑 李季 摄
03
望城观山
位于“山”中的图书馆,也让在这里看书的人感受到山的气息。层叠错落的坡地,如一片片抽象的山地景观,覆盖并渗透到图书馆的室内空间。台阶成为可以落坐的台地,分布着藏书、阅读和社交的功能区,半人高的书架则将彼此的视线隔开。
两侧纤细的白色钢柱撑起反曲屋面,通透的玻璃界面让远处的景色渗透室内,也将内部丰富的活动场景悉数展现给城市。
▲ 斜坡上下叠加,互为地面与屋顶 李季 摄
▲ 图书馆层平面图
04
所见即结构
博物馆面向城市一侧的肋柱形成抵抗侧向推力的整体排架,清晰的竖向线条在外观上与山脚下的白桦林相映成趣。肋柱的轮廓从下至上呈阶梯状退台,这种看似非刻意而为之的形态与受力特征相关,同时让肋柱轮廓的参差错落呈现出自然生长的韵味。
▲ 白桦密林里的冰雪博物馆 李季 摄
▲ 逐渐倾斜扭转的混凝土肋柱 根本堂建筑摄影
肋柱从室外一直延伸进室内,实际是由内外两根肋柱合成的空间组合结构,中间填充保温材料,目的是让被肋柱隔断的玻璃形成连续且密闭的气候界面,解决严寒条件下采光和保温看似矛盾的需求。
▲ 内外肋柱通过混凝土梁连接,并与两侧肋柱一次浇筑成型
05
生态地景
逐渐隆起的建筑体量,与向中心汇聚的层层白桦林带围合者城市广场,林下的山花和景观草勾勒出纵横交织的慢行步道,将人流从四面八方引入广场。景观看台构成的漫步通道从广场一直延伸到建筑,形成高低错落的景观台地。
一条廊道将广场与建筑联通,五个巨大的白色拱门跨越廊道一字排开,形成仪式感十足的入口。
环境光被压到最低限度,不与星空争光,营造世外桃园般恬静的氛围。塑造建筑的光也是隐匿的,安静自然地“长”在建筑上。面山一侧的三个玻璃厅内则是灯火通明,强化光自内向外溢出的效果,使之成为坡地上熠熠生辉的“冰晶”。
每当风和日丽,这座小城里的“山”便会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之中,在山色的四季轮转之间,幻化出千变万化的表情,安静而又充满活力,“山”与城互为蕴育,和谐共生,这也许才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吧。
工程地点 河北省张家口市
设计时间 2019年
建成时间 2022年
建筑面积 24,035m2
设计主持 崔愷 康凯
建筑专业 王庆国 张一楠 李俐
结构专业 任庆英 刘文珽 杨松霖 刘翔
给排水专业 黎松 王存凤
暖通专业 刘燕军
电气专业 姜海鹏
智能化专业 唐艺 殷博
景观专业 路璐 冯然 张云璐 刘玢颖 赵金良
室内专业 韩文文 魏黎
总图专业 周清照
照明顾问 北京宁之境照明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幕墙顾问 北京道澈科技有限公司
清水混凝土深化 北京益汇达清水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摄影 张广源 李季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