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实施的几个问题

以日本的发展为例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2018年前后中国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逐渐成为饭后茶叙的大话题。诚如古言所说“事出必有因”,到底为何这个话题会迅速受到全国各界的关注,当然必然有其一定的背景因素。而这个因素又会对整个发展有何影响,更是学界与各界所关注的课题。事实上不仅仅乡村旅游大受欢迎,乡村振兴问题同样的受到高度的重视,足见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乡村成为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问题所在,足以证明两者之间事实上就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主要原因乡村成为旅游产品打造的重要资源的同时,也成为造成乡村发展严重问题的主因之一。从旅游发展的角度而言,乡村资源必须有它的魅力与特殊性,否则很难成为旅游产品,这是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上极为现实的条件。同样的从乡村发展来看,如果当前的乡村没有透过乡村振兴的手段来展开,事实上也很难挽回曾有的繁荣景象,更谈不上发展乡村旅游和再创乡村经济的可能性。

而当前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所展开的所谓乡村旅游,其出发点更多的只是从旅游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完全根据旅游产品的需求去打造,并非借此机会充分的研究,如何在重建乡村文化与自然的魅力与优势后,以此作为增强旅游产品有利支撑,或为可持续发展设想出更有活力的发展模式。因此,在很大成份上这样的发展最终对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非但没有任何的帮助,相反的可能造成更大的破坏,这才是当前发展上的严重问题。

如果乡村是今后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那么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应兼顾乡村整体发展的长远性,绝对不能只是为发展单一的专案或计画而展开。应该是透过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成果,再现乡村活力与魅力才是上策,否则,我们的乡村将逐渐成为“景区化”,最后更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产物,而彻底无法恢复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更现实的说法我们的乡村,很可能因此而消失在我们的手中与眼前。

Part 1

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关系

乡村旅游广受欢迎,因此造成遍地开花的发展,这种看似欣欣向荣的景象,事实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很多专业人士和企业经营者以及政府官员都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可以解决乡村常年所存在的问题。但乡村旅游只是乡村振兴的一环并非全部,因此,如何认清这个事实与现实是必要的。

 

1.1

乡村旅游发展与解决乡村问题

我们首先必须认清乡村旅游的兴起,确实给予了乡村展现魅力的机会,同时也给没落的乡村一个再起的机会。但我们更应该知道解决乡村旅游的问题,只能算是解决乡村冰山一角的问题而已。因此,我们必须从它为何兴起,从背景因素开始去了解,从实质问题上去深思,才能真正解决乡村问题。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的这个重要环节,乡村旅游发展成功了,并无法代表乡村就振兴成功了,但乡村振兴如果获得一定的成效时,那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就更稳定更扎实。

乡村旅游的兴起当然有其背景因素,绝大部分国家的乡村旅游兴起都和经济发展有绝对的关系,中国和日本的情况都一样自不例外。同样的乡村振兴的问题也都是在高速经济发展之后所产生。这一点完全可以从日本的情况得到验证。战后的日本经济十分萧条,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1955~1973年18年间的高度经济发展增长期,让日本的经济有了起死回生机会。然而,高度经济的发展背后,却也给乡村带来极大的问题。如农业人口的流失,人才的不足、耕地荒废,农村人口严重的老龄化、整个农村的空心化等现象日益严重,农村日趋衰落,功能机能丧失,给农村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严峻的挑战急需解决的就是乡村问题,而乡村振兴就是当时政府的重要举措。而为了振兴乡村和发展乡村旅游,着名的“一村一品”就是在那个时候所提出的构思,足见高速经济后带来的问题,其实是相当复杂和严重。

从当时的结果来看,如前述两者就是“一体两面”的问题。从理论上来说,要发展乡村旅游,就得先处理好乡村振兴的问题。因为乡村振兴是一个具有高度计划性的政策,是有科学依据为支撑的战略性计画。它既是要全盘性的解决乡村在高速经济发展后所产生的严重问题,如乡村的空洞化,荒废化,流失化,老龄化等等,也要积极的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更佳的发展环境。

因此,乡村发展,唯有在两者的关系处于最佳的状态下展开,否则届时乡村将逐渐的消失在我们眼前。原因是现阶段的乡村发展,基本上就是只为旅游发展所展开的,也就是相关单位或企业在看重某村落后,就开始了所谓的乡村建设,美其名建设美丽乡村,事实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其背后则隐藏着不少的问题,绝大部分的开发建设,基本上都在旅游客源市场的需求下,去打造符合旅游市场的产品,并非以乡村自身的魅力来换取市场的喜爱,也就是不见得把乡村的魅力发挥到最大。

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不但大大的破坏了乡村的原真性,更无法一步到位的解决乡村常年以来的实质上的三农问题和乡村贫困问题。如此反复的开发建设,只是在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对实质上的问题解决或许只能起到微薄的作用,对解决乡村常年所存在的问题,并无实质上的意义,甚至于可能换来更大的问题出现,如乡村魅力的尽失,乡村文化的失传,乡景的大量破坏,也就是一场毁坏性的开发换来一场更大而无法收拾的问题。

1.2

乡村振兴的意义

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结果来看,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大同小异的结果,但乡村问题却是都会面临的难题。高速经济发展的结果,人类虽然都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物质享受基本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同一时间乡村问题的严重性也逐渐显现。在同时乡村旅游也呈现出惊人的发展速度,如此的现象正考验着我们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并在这个基础上能够为正在兴起的乡村旅游打好扎实基础。一直以来就是各界所关注的课题。

乡村振兴的意义深远,既要解决由于快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乡村困境,又要为乡村旅游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尽管理论上两者不存在矛盾和较大的难题,但一步错误就完全有可能使乡村招致严重的破坏,届时不但难以恢复乡村的魅力,更可能因此而受到更大的伤害。我们必须认清如果乡村振兴能够让乡村旅游的发展走向更为顺畅的道路,那么将是一举两得的结果,那将会让整个乡村从没落转向繁荣的方向前行。

那么,乡村振兴到底如何展开才能找回乡村的魅力和原有的风貌。笔者认为,乡村振兴应严格的说起来应该是“振的是文化,兴的是农业”,也就是先振乡村文化再兴农业,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也就是人类的一切基础。文化是有生命力有内涵的“结晶体”,它能散发出人类文明的内涵和它亮丽的外形。文化更是乡村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和魅力,它的存在证明了人类文明是经年累月后才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系统,而支撑了整个人类的生存,体现出它的存在的重要性。农业则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生产文化是人类生活习俗的一部分,而习俗也属于文化的范畴。

因此,如果乡村文化不能振兴,那么农业自然难以再起。再则从文明社会来看,乡村文化与农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资产,更是乡村魅力的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振兴肩负着克服乡村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再创乡村经济的任务,其成功与否又和发展乡村旅游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在论乡村旅游时,基本上根本无法避开乡村振兴的课题,否则乡村旅游必然无法顺利的展开。因此,日本始终把两者视为“一体两面”的问题去正视和处理。

1.3

错误的思维与观念

笔者认为一个错误的思维和观念,对整个乡村建设的影响至巨。如前述,误认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解决乡村问题的概念,确实误导了非常多的主事者。他们蜂拥而上的跟风,为了只是发展乡村旅游,却不知道当一个乡村处于空洞化,荒废化,流失化,老龄化时、更应该优先处理的是,如何维系乡村的动力与活力的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去解决乡村旅游的问题,更应该考虑整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现实情况而言,也并非一个乡村旅游产品就可以彻底解决所有的乡村所存在的问题,因此,盲目的跟风事实上已经对美丽乡村造成极大的破坏。

根据笔者的观察,当前众多的乡村建设都是在旅游市场需求驱动下所展开的,所以乡村旅游产品的商业化色彩浓厚,由于是商品化概念所构建的旅游产品,所以基本上类似性高、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比比皆是。但从政府层面来看,他们希望的当然是彻底解决乡村常年所存在的问题。这个时候透过乡村振兴的手法来解决三农的问题与乡村贫困的问题,必然成为当务之急的举措。当然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手段之一但并非全部,只是普遍都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可以解决乡村的困境,因此全国各地百花齐放、遍地开花的在发展乡村旅游。但这种乡村旅游的发展,并非从乡村振兴的角度为出发点去展开,因此,深具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如此漫无目的的发展到底对我们的乡村建设,是否有所助益的确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如此盲目的开发所造成的结果令人忧心,错误的思潮完全无法让人苟同。我们必须认清,只解决乡村旅游问题的发展模式,绝对不等同于解决乡村实质上的问题。否则再多的开发建设都将是劳而无功,完全不能解决既存的问题,甚至于使乡村问题更行恶化。乡村发展的问题必须是全盘考虑、多方设想,而非全部跟着流行的脚步前行,更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长远的乡村发展战略为基础。

乡村旅游产品绝对不是一般的旅游产品,它是以乡村为背景所衍生出来的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内涵突出、意义非凡、再则它同时也是村振兴的一环,更是再创乡村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但尽管如此,乡村的发展不容只为了打造旅游产品,而牺牲了再现乡村真正活力的机会。乡村可持续的发展是它必须坚持的理念,乡村的资源是不容因发展旅游,而招致破坏或改变。

Part 2

从乡村旅游定义论乡村旅游

我们都知道通常任何发展都必须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这是一般普遍的认知。而定义则是一个最基础的指导原则,根据这个定义所展开的项目和计画,因有强而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产生发展方向偏失的可能性较低,成功的机率相对较高,这些都是拜理论清晰定义明确所赐。

那么乡村旅游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根据文献来看,确实各种论述五花八门众说云云,但2004年在贵州所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与会的专家们最终形成了以下三点比较统一的意见。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和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从上述的定义所总结出来的结论来看,基本完全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那就是乡村文化、生活与环境,是构成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内涵。所谓的文化指的包含哲学、艺术、科学、宗教等。而生活指的则是作息习惯与民俗、民情、民风,环境所指的当然就是乡村的自然现象、自然条件与该有的意境(见图1)。这就告诉了我们发展乡村旅游至少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条件。我们也可以借定义来诊断,目前各地所展开的所谓乡村旅游,到底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如果既没有乡村文化,又没有乡村生产作息的迹象,更没有自然景观的话,那很可能就是纯粹的“景观化乡村”或者就是“景区化乡村”。但事实上所谓传统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在某个意义上它既是旅游产品,又保有乡村风格与氛围的乡村,也就是乡村的核心条件依然存在的乡村旅游产品,而非纯旅游产商品化的乡村,才是理想的发展模式,这样的的结果对乡村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冲击最小,破坏也相对的较低。

 

图1乡村旅游与振兴三大主轴

在高速经济发展之后,对旅游产品多样化需求的大增,乡村旅游产品也快速成为需求之一。为满足市场的需求部分乡村村落建设,在错误的策划理念下之下,逐渐朝向景区化方向发展,让整个村落成为现代景观村而失去既有的自然风貌和魅力。这种错误的思潮在初期尤其盛行,对整个乡村村落造成极大的破坏。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逐渐的扩大,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已经逐渐将乡村旅游产品,细分成多种型式,如参观型、体验型、景观型、商业型等等。各式各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应景的推出,把乡村从寂静无比的状态提升至喧哗异常,这种看似活络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事实上背地里所隐藏的并非全部,都是真正义上的乡村振兴。而是以旅游产品的构思所创造出来的繁荣景象,解决的可能是部分商业利益,而非乡村所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问题。

Part 3

乡村振兴下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的意义在于重现乡村的繁荣,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可持续性发展。而现阶段的乡村建设本应该在乡村振兴计画之下有序的展开,而非无序的、漫无目的的开发,始能保住乡村资源的完整性,并为大发展提供较好的发展基础。

 

3.1

乡村振兴的展开

我们为了拯救乡村,因快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困境,以及因而几近毁灭的棘手问题,必须透过乡村振兴的手段来处理。乡村振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课题和复杂的问题。因此,乡村振兴必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精细的、精准的策划与规划才能有效的展开。任何轻率的构思对解决乡村的困境毫无助益更无意义,更不能单纯的为了解决乡村旅游,而设下临时的、短暂的补救措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下展开。

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有乡村的原真性,乡村的魅力就是原真性所散发出来具有一股吸引力的力量。当前所有人向往乡村的理由,绝大部分的人到乡村,就是去找寻城市所没有的场景,包含乡村所孕育出来的民俗、民情、民风,以及乡村特有的淳朴和宁静,那里更是所有喜欢返璞归真和回归自然的人的天堂,而原真性才是真正他们眼里嘴里心里,所向往的、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

而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一个没落的乡村,就像被一层厚厚的尘埃给覆盖、给掩埋得难以舒展村落精神与魅力,在那里您见不到该有的、也遇不上您想要的场景。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片萧条、寂静、脏乱、破坏的状态,毫无生机可言,显得有气无力、有气难伸的窘态。这不是某一个国家特有的情况,而是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全力发展经济后都会出现的问题。但人类也开始有所反思,在高速经济发展后,所带来的物质享受之后,应该关注的是健康问题,同时终于认清乡村才是最佳的保健之处。

在高速经济冲击之下的乡村,几乎处于动力不足,生存与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更显露出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否则,以当前乡村现状和条件来看,基本上有不少地方,根本无法迅速成为大家所向往的地方。同样的要发展乡村旅游也是相当困难,乡村要作为一个人人想去的地方,必须有它的原真性魅力,否则,吸引力将大大的降低。

3.2

乡村旅游如何展开

作为乡村振兴的一环,建设“美丽乡村”以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话题,早已经成为当今各界瞩目的焦点,各种名目的开发建设正在全国各地展开。问题是在各有己见、各有构思的结果,原本希望透过乡村振兴的手段,让失去美丽的乡村能够因而起死回生。但却事与愿违众多的建设,只有建设没有成果的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就是对旅游产品与乡村振兴有着极大的误解与曲解所致。到底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来展开建设美丽乡村,更是我们必须关注的课题。

所谓的乡村振兴,顾名思义的就是对已经出了问题的乡村,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节奏、有计划、有创意的展开对乡村的建设,而非随心所欲的展开。在某个意义上乡村的美丽还是存在的,只是因高速的经济的发展,让乡村呈现一时的沈静和无奈,并非像是久卧在床的病人需要进行大的手术才能救活,需要的是唤醒胜过于大手术。

我们必须认清乡村的魅力本来就是自然存在的,因此,乡村振兴不是要把一时失去动力的乡村,进行彻底摧毁后翻修、重建或再建。关键的是我们必须以找回乡村失去魅力出发点,展开一连串的科学的、有效的乡村建设。这个建设之意更大的是透过深度挖掘的手段,将乡村的原有资源魅力找回,再进一步展开有限度的维护工作。并非大规模的去开发建设,那样只能使我们的深睡的乡村成为一个新城,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其实我们只要将它唤醒,并给与适当的营养和弥补它和当前市场之间所欠缺的差距即可。

乡村旅游绝对不是单纯的到乡村吃吃喝喝、打打麻将,采摘果物而已,文化体验也是乡村旅游的重要题材。因此,体验乡村的民间民俗活动,以及学习农事活动,了解乡村民风、民情,同样也是乡村旅游的一环。当然散策于乡村林间小道与田园小路,同样也是乡村旅游的范畴。因此,乡村旅游要发展好,在某个意义上来说,必须借乡村振兴的力量来找回乡村的魅力,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因此振文化兴农业和农产,对发展乡村旅游至关重要。

3.3

如何创建美丽乡村

乡村旅游产品广受欢迎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其他旅游产品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同时具备特有的魅力。这个魅力原本就是自然存在的,只受高速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被轻忽和遗弃而已,我们只要透过乡村振兴的手段,遵循尊重自然的法则,用心用情的即可找回失落的乡村魅力。任何大规模、大动作、大开发、大建设等的手段,以强调“大”为基础的概念,都将让美丽乡村受到更大的灾难。

我们应该本着乡村定义之原则展开,坚守以维护优先、修缮为辅、增强为本、建基为重的理念来实施。乡村旅游的定义中明确的指出文化、生活与环境是三大主轴。那乡村文化必须从深度挖掘到普遍传达(见图2),而非概括性的论述和敷衍性的展开,更不该样样商业化的铺成,应该以文创的概念将其一一的文创化、艺术化到实用化去设想,才能让乡村传统文化在以保护的基础上维系与传承下去。

 

图2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生活则应重视原住民在整个乡村旅游发展上的重要性,村民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角,乡村文化的主要传承人,乡村旅游的接待员、体验的指导员。再则村民的民俗、民情、民风都和乡村旅游产品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守住经年累月所建立起来的村民的生活习俗,同样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而乡村村民的生活模式和整个生活样态,所反应出来的结果是,整个村民生活动态部分,是立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结果。它潜移默化的记载着延续乡村动力与活力的历史过程,其所有一切结果对充实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有着极为重要的关联性。

同样的乡村环境更是与村落成长的历史见证之一,那里的一草一木与一溪一河,都是伴随着村民生活与成长的场景,也是村民栖息之地,更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伙伴,也是所有村民一切记忆的原点。环境就是村民赖以维生的重要资源,因此,环境的好坏足以影响乡村的生活、生计与生产。乡村环境和乡村文化在旅游产品中,都占有极大重要性的地位。为此,乡村振兴必须将乡村环境的维护与整治问题视为重要任务之一,因为它是乡村旅游赖以维生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美丽乡村的建设就必须小心翼翼的展开,否则,当环境招致不当的破坏时,所有的乡村发展将因而停摆。因此,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期工作,应该掌握正确的建设观点、理念以及策划构思工作,并将其视为重大课题去看待。

 

3.3.1 建设美丽乡村的几个认识

当前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的所谓“美丽乡村”建设,对后续发展乡村旅游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所有成果都将会直接影响到往后乡村原真性的展现,以及乡村魅力的重现和乡村旅游的产品品质。但原本善意的构思,往往都是在错误的思想下,走向毁坏的道路上而一去难回。殊不知何谓美丽乡村,为何称之为美丽乡村的本意。事实上,乡村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的起源与起点,人类会选择那里作为栖息之地,自然有先人的想法和智慧。在所有人眼里乡村总会是一种美丽的象征,那是因为它的存在就像是所有人的故乡似的,美丽与美好始终是所有人永恒的记忆。因此,我们必须在建立正确观念后再展开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

我们综观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所采取的方式,有为数不少的都是属于相对破坏性较高的手法,也就是常见的借“打造”的手段对乡村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事实上这样的手段最后的结果,就是对美丽乡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破坏,原因,就在于所谓的“打造”,一般都将重点放在“造”而不是“找”,这些手段就是在原有的乡村上直接下手,造出他们所谓的美丽乡村,而不是在原有的乡村上,先进行深度的找寻和挖掘乡村的魅力后,再展开所谓的建设工作。如此的手段错在手法的拙劣与对乡村历史背景的不甚了解,因而,轻视乡村发展的历程与如何找回乡村原有魅力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必须坚守维护乡村原真性下展开,而非刻意采取“打造”的手段来进行所谓的建设工作。我们甚至于应将“打造”一词用得最少,用在该用的地方,而非不分青红皂白、自始至终的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上去。乡村振兴下的美丽乡村的“打造”应该仅限于乡村基础建设与下水道工程,除此之外不得用打造的手法来处理。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多做减法而非加法,这是因为一个有历史背景的乡村它的魅力是自然存在,一时的失去并不等同于永远的消失。乡村受到高速经济的发展冲击逐渐失色是事实,但并不表示村民愿意让它继续沉沦,也不表示政府视而不见,所以才有今日的所谓“乡村振兴”。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将重点放在“找回”乡村魅力,而非“打造”美丽乡村。

最佳的美丽乡村建设手法,应该是将重点放在,如何让乡村保持洁净,接着再采取一定程度的美化,接着再用具有科学性的景观手法,为乡村做最少的修饰或弥补。在乡村振兴下一个美丽乡村要恢复原有的魅力,必须有个正确的认识,假设我们采取的颠倒的手法,也就是将景观导入作为唯一优先去展开的话,那么这个乡村的所有个性与魅力必将被景观给覆盖、给遮蔽而无法展现。并非景观的错或没有必要性,而是景观原则是人造的,应该作为修缮或弥补缺失所用,而非作为主要手段来使用。从结论上来说,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用于基础建设与下水道工程有其必要性,美丽乡村建设则应采取先洁净后美化再景观的程式来展开,这样的手法对于维护乡村的原真性与重现乡村魅力的可能性最大。

3.3.2 自然纯净象征美丽乡村

乡村之所以受到喜欢就在于它的自然纯净,它就是美丽乡村的象征。因此,乡村大自然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必然条件之一。优雅的环境是美丽乡村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游者热衷前去乡村的理由之一。自然环境就是乡村的最大卖点之一,散处于全国各地的乡村村落优雅美景,千变万化、各有不同、静动皆美,随着季节变化气象万千、变化多端美丽至极,人人都爱百看不厌的场景,一直以来就是所有人所向往之地。

而“净,静,境”则是最佳乡村大环境的写照(见图3)。“色、香、味”也是大家难以忘怀的视觉、嗅觉、味觉的最高享受(见图4)。“古、纯、善”则是有悠久的历史和淳朴与善良(见图5),是乡村的内涵所在。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优雅环境所必须具备的要素。净代表乡村本应该是一个洁净的地方,静代表乡村的宁静,境则是说明乡村在诸多背景条件之下所孕育出来的一种特有氛围。色是乡村的自然色彩,香是乡村特有的绿草香,味同样是乡村一种特殊的乡土味。古既是历史文化的累积,纯代表的是乡村的一种特有质朴之气,善则指的是那里的村民朴实而善良。

 

图3美丽乡村景象

 

图4美丽乡村感觉

 

图5美丽乡村传统

如此,自然立体交叉的特有条件,应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组成要素,才是大家所向往的乡村。因此,大环境的维护,保持自然彩色的存在,古朴纯净朴实乡境,应该才是美丽乡村真实的一面。当然宁静并不表示乡村无声,古朴纯善则是乡村的软实力,它更应该是乡村最有价值的部分,同时是乡村整体和善氛围组成的要素之一。

原真性的乡村处处是宝,满地都具价值。只待我们透过乡村振兴找回失去、失落、失传的东西,没有必要再为它们再造一个景观为主的乡村,那不是村民所要游者所爱,也不是旅游者所追求的,更不是乡村振兴所需要的手段。简洁明快、干净俐落的手法才是我们必须建立的基础观念,我们不是要再造另外一个美丽乡村,而是要原有的基础上,再创乡村的辉煌和可持续发展。

Part 4

结  论

乡村旅游有它兴起的背景,美丽乡村则有透过振兴的手段再现风光必要。但两者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理由都是“一体两面”的关系,我们无法只顾单方面的发展,而忽略了另一方的存在。两者的并进才是上上策。乡村旅游要发展好,乡村振兴的结果是关键。

 

乡村作为村民的生活聚点,有它的深厚历史背景和积累的智慧,也有它存在的理由。我们人类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随意破坏,也不能随心所欲的滥用打造的手段为它画蛇添足,更不该以商业化来建设开发它,而是要以文化创意化、艺术化手段来提升它的魅力与价值。

乡村处处是宝,我们既要懂得如何挖宝,更需要懂得守住乡村资产来为它发展,乡村发展需要我们能够为它,勾画出可以走得更远的路,而不是一根筋为了乡村旅游发展而阻碍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那样不当的作为,并非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也非本意,更不是该有的想法。

高速经济的发展让我们意识到乡村没落的严重性,急躁之余喊出了拯救乡村,然而在旅游需求之下,所展开的却是让人忧心的大搞破坏,危害之巨让人触目惊心。事实上乡村隐藏着巨大的魅力与无穷的潜力。美丽乡村需要的是找回它的价值所在后,用科学手段和方法来建设,而非以打造手段去创建另一个新的乡村,才符合乡村旅游发展所需,以及乡村振兴的真正意义。

作者:德村志成,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博士、育达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文章来源:国际设计科学学会《东方设计学报》 2022,第2卷第2期


​VOOOOD

​环球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

 平台 赋能
关于平台
发布与推广

品牌 中心

服务架构

​元宇宙 服务

设计星链 

未来设计元宇宙

 

预约设计

对接服务

联系我们

 

200955326@qq.com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西街15号院清控文创办公区
+010 84780453

VOOOOD未来好设计对接平台        更加便捷高效的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10-8478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