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候船厅

上海 / 致正建筑工作室

东方明珠游船码头位于东方明珠塔前小陆家嘴黄浦江拐弯点突出部滨江段的稍北位置,背靠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向东正对世纪大道这一浦东新区城市中轴线的西延伸线的丰和路尽端与滨江大道的交叉口,并由此回望陆家嘴CDB的高楼群,向西与对岸的苏州河口隔江相望。

游船码头的岸上配套建筑“海鸥舫”曾以其展翅欲飞的白色形态成为1990年代以来表征了中国改革开放形象和上海当代城市特性的小陆家嘴明星片级滨江景观中央前景特殊位置的重要标志性建筑。2015年底,由于建筑占据了滨江公园在该段的整个进深,为配合即将实施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计划,作为滨江贯通主要堵点之一的“海鸥舫”膜结构地上部分在市、区两级政府的推动与运营方的配合下被完全拆除,保留下来的半地下室顶部成为一处抬高1.8米的临江绿化观景平台。

随着2017年底浦江两岸贯通工程的初步完工,游船码头缺乏候船空间的运营问题也亟待解决。2018年9月起,我们受委托开始研究为游船码头设计新的候船厅。

由于项目缘起和区位的敏感性,经过前期对于不同位置、不同规模和不同建造方式的多方案研讨,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项目建设方和使用方都一致决定不把新的候船厅建在原海鸥舫的高台上,而是倾向于建在紧临高台北端正对丰和路口的上船通道以北、与海鸥舫同期拆除一栋餐饮小楼后形成的缓坡绿地里,并且规模尽量缩减,体量、材质与色彩尽量消隐于环境之中。

这一结论凸显了本项目在认知层面的核心话题,即“抑显求隐,避重就轻”:从使用方的常规功能与运营考虑出发,高台是兼顾规模可能性与建筑醒目的合理选址;但是从公共利益及城市空间关系出发,拆除曾经的标志性建筑还江于民的滨江贯通核心诉求决定了此地不能再出现较大体量的显眼建筑,而是要在满足有无配套设施的底线功能之上尽量减小建筑规模,并让建筑从布局到姿态都以轻盈的方式尽量融于环境趋于消隐。

由于场地是夹在防汛墙和滨江骑行道之间的狭小地带,且在上船通道旁有两株紧邻在一起的香樟要保留,我们希望把候船空间、上船通道和保留树木整合在同一个紧凑的空间与形式系统里,在为游船码头服务的同时,也为陆家嘴滨江贡献一处低调、开放、轻盈的公共空间。

我们在场地内限定了一片面江宽18米、进深9米的低矮悬浮的白色钢质屋顶,其紧贴游船码头高台挡土墙的南侧一半是一个无围护的覆盖上船通道的灰空间,用以替代原先上船通道上的临时性遮阳棚廊。同时,这一架空部分的偏西偏北处留了一个平面方位略偏转、边长5.4米的等边三角形天井,让一株保留香樟的树冠从屋顶中穿出,而另一株香樟则紧贴屋顶的面江外侧。

屋顶的北侧一半被用超白无框落地玻璃围合成一个80平米左右正方形的透明候船厅,其入口朝向南侧作为架空门廊的上船通道,另三面落地玻璃外侧隔排水沟设白色钢板挡土墙,让候船厅的玻璃体量嵌入北侧略高的平缓草坡中。悬浮、架空、透明、并嵌入地形,加之保留树木与建筑的交叠掩映,使这一本就不大的建筑,特别是从江上或对岸看过来,更倾向于自我消失在周边复杂的环境之中。

为了实现这一屋顶的特殊悬浮效果,我们在结构设计上做了特殊的处理。整个边缘极薄,中部不对称起坡的钢箱屋面由工厂分段预制并在现场拼装,它支撑在为保留树木所留的三角形天井的三边所限定的三道三角形钢结构墙体上,四面不对称出挑,北侧最大出挑超过9米。

为维持结构稳定,在屋面四角及两个长边的中点设置了6根实腹细圆钢作为抗倾覆辅助拉杆。三道三角墙都只有一个支点落地,呈下薄上厚略向外倾斜的姿态,在每道墙与屋顶相接处都急剧向内倾斜变薄,并与屋顶之间设置了通长的水平缝隙,只留每边两端共三个支点来支撑屋面。这些从天井中透出光线的缝隙更强化了屋顶的悬浮感。

屋顶的下底板在候船厅室内中央设置了一个通过九层钢板叠涩微微向上隆起108毫米的极浅穹隆,配上顶棚上随机分布的满天星点光源,营造了一个抽象的星空效果。其下居中对应设置了一个环形服务岛,材质与地面的白色磨石一致。候船厅的磨石地面下设置了用于地送风的结构空腔,服务岛内整合了配电系统,以保证所有机电设备的隐藏。整个的钢质结构体和地面磨石都处理成白色,回应了原海鸥舫的白色基调,也让这一小建筑在融入环境的同时显示自身的简洁性格。

原海鸥舫的半地下室除了设备用房,有三百多平米的空置部分被改造为游船码头的业务管理用房,包括办公室和会议室。原来上部平台上的一个经改造的地下出入口和另一个因消防要求增设的地下出入口都整合了地下通风井及空调外机位,统一设计为一组与候船厅主体建筑相协调的白色钢板结构和楼梯间上部带玻璃肋的全透明玻璃结构相结合的小体量构筑物,它们静默地提示着经历建筑减量形成的这一滨江高台的前世今生以及码头与船的关系。而候船厅从北侧略过上船通道探向高台上方的那片小小的轻薄白色屋顶将世纪大道所代表的浦东中轴空间与小陆家嘴弓状的滨江空间紧密地咬合在了一起。

正是这一城市微型基础设施对于公共空间再造中标志物去除后的减量化残局与场所印迹的廓形与关系重构——不但在视觉上,更是在现象上——以轻盈与消隐的方式优化了大尺度的空间再组织。而这,也正是之前作为显性的视觉标志物的海鸥舫所没有完成的任务。

项目名称:东方明珠游船码头候船厅

建筑师:周 + 张 斌 / 致正建筑工作室

主持建筑师:张 斌、周

项目建筑师:徐

设计团队:孙心莹、李姿娜、樊 婕(实习)、卢 宇(实习)、田 园(实习)、余思聪(实习)

结构顾问: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 / 张 准、蔡司宇、陈学剑

机电顾问:上海岩桦建筑设计咨询事务所 / 俞晓明、薛俊武、毛 浡、刘 海

灯光顾问:上海福豹莱景观灯光设计有限公司 / 龙 婷

合作设计: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浦东滨江大道2852号,滨江大道与丰和路交口西侧,毗邻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港务大厦

建设单位:上海陆家嘴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上海陆家嘴市政绿化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18.09 – 2020.04

建造时间:2020.04 – 2020.10

基地面积:1025 m2

占地面积:250.6 m2

建筑面积:地上214.1 m2,其中候船厅主体149.4 m2,半地下室出入口64.7 m2; 半地下室338.2 m2

结构形式:地上候船厅主体,三角墙支撑的钢箱屋面并设置稳定辅助拉杆; 改造及新增地下室出入口,钢结构及局部带玻璃肋的全玻璃结构; 半地下室(原海鸥坊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建筑层数:地上1层,半地下1层

主要用途:候船室,业务办公

主要用材:耐候钢板,型钢,扩张铝板网,水性氟碳漆,超白钢化夹胶玻璃,现浇磨石地坪,实竹工字板,不锈钢板,地砖,涂料

工程造价:约 800 万元人民币

摄影师:陈 颢,田方方

More: 致正建筑工作室


​VOOOOD

​环球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

 平台 赋能
关于平台
发布与推广

品牌 中心

服务架构

​元宇宙 服务

设计星链 

未来设计元宇宙

 

预约设计

对接服务

联系我们

 

200955326@qq.com

​北京市通州区新华西街15号院清控文创办公区
+010 84780453

VOOOOD未来好设计对接平台        更加便捷高效的好设计对接服务平台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在线咨询
联系电话

010-8478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