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IP原创性,不是模仿或抄袭、复制
谈谈IP原创性,不是模仿或抄袭、复制
很多农渔业经营者或是政府官员一谈到农业文创,就想到商品包装,不管是茶叶、蜜饯、稻米、蜂蜜、小米酒……农业文创就是要有美美的礼盒。
农业文创就只有「包装设计」吗?
当然不是。
「农业文创≠农产品包装」。
包装或设计,在整个文创化过程中只是末端,不可本末倒置。所谓「文创」应该要有更深层的意涵,文创就是「文化创意」,包含「文化」与「创意」两个层次:
「文化」指的是族群生活形态,也是族群聚集演化过程所呈现的集体记忆,呈现以往到现代的生活轨迹,因此文化可以透过历史、地理、人文、产业各种维度来展现, 所以农业文创就应该有斯土斯民的印记,否则苗栗甜柿和日本甜柿就没有不同。
「创意」指的是创新思维(idea)或做法,可提升附加价值,并能透过行销方式扩散。包含三个元素:
创新(innovation)
即原创性(originality),不是模仿或抄袭、复制。
创新可以是具体的作品,也可以是有具体化、具可操作化潜力的计划或想法。
价值提升(value-added)
创意执行后可超出原有价值,创造额外的价格、功能、使用寿命、使用范围、便利性等附加利益。
可传播性(campaignable)
创意不是空想,必须能被执行或商品化,并可透过传播与行销方式销售或推广。
总而言之,文创就是「文化商品化、商品文化化」,因此包含农业在内的所有生活方式、产业经营,均应思考能否加入「文化」、「创意」元素,而成为「文创产业」:首先应在商品中加入文化元素,找出特色、卖点、或销售点(selling point),有了卖点,再从「创意」角度,将卖点简化、符号化、可传播化,成为销售主张或销售论述(selling proposition)。
找卖点
农渔产品如何加入文化元素: 从人与土地着手,让农产品会说话第一、从人入手:
农渔产品是「人」从「土地」生产的,因此必须从「人」或「土地」找出可包装的元素,不能只从「商品」切入。
农渔产品是最难包装的商品,一般商品不同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都会有商品歧异性(product differentials),比如电冰箱,A品牌和B品牌,无论外型或功能总会有差异。
但农渔产品却缺乏明确的商品歧异性,香蕉就是香蕉,一般消费者很难分辨,旗山的香蕉和其他地方的香蕉,甚至和菲律宾、越南的进口蕉有什么不同;渔产品也是,消费者也不会分辨,东港的鲔鱼和苏澳的鲔鱼有什麽不一样;稻米也是,消费者很难描述东部池上米、富里米,和西部的西螺米,南部崑滨伯种的米有什么不同;茶叶更是,这也为什麽有不肖业者会以中国茶、越南茶混充,再以台湾茶高价卖出的原因。
既然商品缺乏歧异性,就必须从「人」或「土地」找出可包装的切入点,从「人」找特色,指的是生产者或消费者、使用者的特色;
生产者(农渔民)个人的特色风格可以从三个方向思考:
有「个性」的人:可以是继承家业,但坚持理念、屡败屡战,如忍受别人异样眼光,就是要有机耕耘;或是一辈子只种一种作物,从传统中尝试创新的老农夫。
身份具显著差异性:如都市的爵士乐手种蕃茄,诗人养螃蟹,科技新贵转行种玫瑰,对比性强,容易包装。
先民拓殖:强调世代传承,祖先投入产业的艰辛历程,诉说家中族长如何披荆斩棘以启山林,如台南「度小月」担面就是卖祖先天晴打渔、雨天卖面的故事;而曾在诚品以高订价出售的「李阿求」茶,继承产业的第四代即以先祖「李阿求」作为品牌名称。
此外也可以用「使用者」做为特色,强调产量极少,为特定族群使用,如饕餮客的私房水果、文人墨客的私房茶;或以重要人物或历史人物品题,为商品加分,如杭州龙井茶就以苏东坡做为号召,相传龙井茶是辩才和尚发明的,他生性孤僻,结芦在杭州西湖畔狮峰的寿圣院,并交代小沙弥,若有访客,寒喧不逾三香,送客止于虎溪,当时苏东坡出知杭州,一日上山与辩才煮茶论道,二人投缘,次日辩才方送东坡下山,边走边聊,居然过了虎溪,小沙弥提醒,辩才向东坡说「与子成二老,往来亦风流」。龙井茶经苏学士品题,果然传世。
第二、从「土地」入手:
历史典故:如前述的苏东坡与杭州龙井茶的故事,也属于历史人物或典故,有历史就有故事,搭历史便车,消费者印象会更为深刻,如新北金山有「总督温泉」,是日治时期总督来过的,经此联结,好记又身价不凡,农渔产品也可以从此方向挖掘探索土地的历史。
乡野传说:把乡野传说和商品联结,如台南安平有剑狮,也有荷兰船医与当地姑娘恋爱故事(台语歌「安平追想曲」的主题),台湾其他各地也有各地的区域性传奇,农渔产品都可以联结运用。
地理特征:以气候、地理特征联结商品,如台东滨海地区种植的稻米,称为「海稻米」;平地种的咖啡就是「低海拔咖啡」。
当地动植物:当地特殊的动物植物也可以联结运用,如阿里山来吉就有「山猪茶」。
为商品定位
品牌如何说=消费者如何看
无论从「人」或「土地」找特色,都是找卖点,有了卖点,就应创意加值变成「独特销售主张」,变成可以传播,让消费者有记忆点的论述,而让消费者有记忆点,最好的方法就是「说故事」(story-telling),并把故事结晶化,成为商品定位(position)。
定位(position)是厂商对自我品牌的主观期待,希望消费者如何来看它,好的定位策略与战术应是「品牌如何说=消费者如何看」,当品牌文宣失焦或商品出问题时就会形成「品牌如何说≠消费者如何看」,品牌定位应尽量将品牌自我的主观期待,与消费者客观认知靠拢,当考量商品特性、竞争状况、消费者区隔后,可以从三种角度思考定位:
一、第一定位
「第一」有无比的魅力,我们都知道台湾第一高峰是玉山,世界第一高峰是喜玛拉雅山圣母峰,第一位开飞机横越大西洋的是林白,第一位发现美洲的是哥伦布;至于台湾第二高峰是那一座,很多人答不出来,而世界第二高峰?第二位开飞机横越大西洋的人?第二位登陆新大陆的人?没有人在意。
在商业领域,尽管IBM已经不做电脑了,但很多人想到电脑仍会想到IBM,想到可乐,一定就是可口可乐,想到汽水、沙士,一定就是黑松,想到口香糖,铁定箭牌,这是品牌印象深植所形成的「第一」。
农业文创就应思考「第一」、找出「第一」,「第一定位」有无比的魅力!
二、对比定位
当自己找不到第一时,可以将「第一」拿来当垫背,以形成「对比」,这就是「对比定位」。「对比定位」有一个很著名的商业个案,美国早期的出租汽车Hertz是市占率最高的领导品牌,Avis则是老二,它不否认自己的老二地位,推出广告说「因为我们是老二,所以我们更加努力(We are No.2, so we try harder.)」,自己勇敢的定位「老二」,将对手定位「老大」,令人印象深刻。
「对比定位」有其戏剧效果,不过不易拿捏,因此操作必须谨慎。
三、特色定位
定位最易处理的是「特色定位」,找出自己利基,予以包装,在商业广告中,「特色」就是「商品利益」,强调商品可以带给消费者的好处,譬如说:
安全:想到汽车的安全性,很多人就会想到富豪(Volvo);农产品强调有机管理,就是诉求安全。
使用方法:康宝浓汤广告强调容易使用,可以发挥创意自由搭配其他食材,是以灵活的使用方法做为定位。
使用时机:曾有口香糖广告的诉求是饭后无法刷牙时,就要使用该品牌的口香糖,这属于使用时机的定位;农渔产品可以开发不同的使用方法或使用时机,变为品牌的独创,不过不同使用方法或时机,必须是自己品牌方有的功能,否则会成为「自己烧水、别人洗澡」。
价格:全联社的广告说他们没有大招牌、没有停车场、没有美眉店员,但就是价格便宜;阿Q桶面强调又好吃又大碗,都是以价格做定位;以价格定位必须两极化:要么极端高价、要么极端低价,而且要有一套为什么高价或低价的说词。
使用者:美国Slim香淤,以女性为对象;March汽车刚上市时也以女性为对象,All New Sentra汽车则诉求「全新好男人」,均以特定的消费者区隔为定位;农渔产品也可以用使用者定位,如强调「注重健康管理的人用的米」、「爱家好爸爸才会坚持买的肉」。
文化符号:美国 Marlboro香淤广告以牛仔为主题,是将商品联结文化符号的定位方式;农渔产品亦可将上述文化元素用来定位。
来源:渺见文创。文章仅供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