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玖序·金陵金菱艺术馆
张·雷设计研究 azLa
2023年国庆节前夕,工作室接到一项极具挑战性的设计邀请,以“梧桐树下的金陵文艺复兴”为主题,为中海地产南京江南玖序项目设计一座小型艺术会所,表现南京厚重的城市文脉和建造传统,诠释凝练当代生活风范的设计美学传承。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等,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3100年建城史和18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历史上南京曾数次庇佑华夏,被视为汉族复兴之地,深远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衣冠南渡使得汉族在金陵保存了华夏文化的正朔,被历代所传诵,南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六朝时期金陵和罗马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有着“天下文枢”之称的金陵,是中国古典文化和风雅文化的代表。
31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长干古城修筑,标志着南京建城史的开端。历史上南京有过50多个名称,常用的名称有30多个,金陵之名得以流传并被广大南京市民所喜爱有其历史必然性。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金陵由此得名,钟山顶上的岩石泛紫色,故称金陵。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也是一说。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陵和菱的涵义都是表现富有生命力的向上生长。金文“陵”字的意思是人站在地面上,人身阴阳二气缠绕,如《伏羲女娲交尾图》一般,头上长草表示生命力向上伸展的方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充满向上生长之气韵。
南京城墙 菱形外廓
南京也被称为石头城,石头城始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城墙与石头山山体合一,取名石头城。
石头城扼守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口,“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建康城安全的军事重镇,素有“石城虎踞”之称。
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建造南京城,陆续修建了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南京城墙是利用部分六朝、南唐时期的城墙、城门的基础,在前代城墙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菱形外廓规模宏大环绕在京城四周,周长号称 “一百八十里”。外廓利用京城外围的天然岗垄建造而成,平面形状大致呈菱形。
外郭城墙在大多数地方结合自然山丘地形用土夯筑垒砌而成,只有在重要的标志性城门位置才用砖石砌筑,所以南京城外郭也俗称“土城头”。明外郭城墙总长度约60公里,围合面积达230平方公里,故而成为明代南京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城的重要载体与物证。
金菱河房 金石之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畔依水而建的河房是南京传统古民居的典型范例。糖坊廊61号陶氏河房,被认为是南京内秦淮河现存河房建筑中保存最完好和历史文化价值最大的一处。
该河房由陶氏建于清代中晚期,建筑由跑马楼两进和河厅一进组成,平面呈菱形,其地砖及部分房屋构件亦呈菱形,不仅房屋的构造是菱形,就连地上的青石板、木头的结合处等房屋部件也是菱形。菱形地砖俗称金砖,把砖拎在手里敲击,能听到“金石之音”。
菱形作为几何图形有其的独特魅力,和稳定的方形不一样,菱形相对于正交系统是关于切割、寻求动态中的平衡,从画布的边缘切断,意味着空间连续体延伸到画面的边界之外,菱形更加具有扩张的张力。蒙德里安《黄、黑、蓝、红和灰色的菱形构成》在直线构图和画布边缘的对角线之间创建了动态关系。立体主义绘画为上世纪20年代的建筑师提供了思想方面的启示,蒙德里安的菱形绘画对约翰·海杜克菱形住宅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菱形住宅建立了一整套由相对立的元素组成的符号体系,以研究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在平面中探讨空间问题的可能性;在“菱形住宅”里,海杜克开始通过一整套精确的操作程序,包括旋转投射、增补、删减,来赋予建筑以生命,透视投射法替换为二维垂直面向观众的正轴测图。
金陵金菱 向上气韵
河西新城位于南京主城西南,北起三汊河,南接秦淮新河,西临长江夹江,东至外秦淮河、南河,总面积约94平方公里。河西新城规划定位为商务、商贸、文体三大功能为主的城市副中心,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和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城市西部休闲游览地,经过20余年的开发发展,河西新城功能日臻完善,河西中央商务区是华东地区仅次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央商务区。
中海·江南玖序住宅项目位于河西南版块,北侧为邺城路,东侧毗邻平良大街。艺术会所基地位于小区中部沿平良大街一侧,其南北两侧和邺城路平行布局的高层住宅限定了建筑的位置与方向;东侧平良大街与场地形成约20度夹角。
设计方案基座部分的方型体量和南北两侧高层住宅平行,和基座相同尺度的顶部轻轻扭转使得上部建筑形体与道路近似平行,成功化解了住宅方位和平良大街之间夹角的几何冲突。金陵金菱艺术馆的扭转方式有别于强调数学逻辑、单一方向螺旋的常用形体操作,其立意在于表现“陵”立于大地之上富有生命力的向上生长,彰显建筑空间上升的气韵。扭转后的菱形体量和方型基座之间形成了丰富的建筑内外空间,随之而来的双曲面、特别是形体之间的交线对材料的选择及建造的精确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定制陶砖 匠心建造
经过反复比较,设计采用13.9万块60x60x180mm尺寸的定制陶砖作为艺术馆的立面材料,致敬南京3100年建城史及现存世界规模最大最长都城城垣的深厚文脉。陶砖的颜色参考了现存于南京博物馆一块模印有“石头”的东晋晚期城砖,所有定制陶砖尺寸规格一致,但在对外的面上有上釉和不上釉两种不同的肌理。
陶砖幕墙采用两种固定方式,“装配式U型卡槽对穿螺栓固定”连接强度高,运用于主入口顶部悬挂陶砖曲面,避免陶砖脱落后形成的安全隐患;其他立面及屋顶部分采用较为常规的“装配式化学锚栓固定”,表现工匠传统与现代建造技术的融合。
针对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负责陶砖生产的“和特”技术人员专门研发了工具,在陶砖上准确的开孔开槽。 除了双曲面的建造,需处理好直面与直面、直面与曲面、曲面与曲面等双面交接;直面、直面、直面,直面、直面、斜面,直面、斜面、曲面等三面交接;以及多直面和多曲面五面交接等多达十余种不同的交接类型,面与面之间平顺均匀的交线处理,对于标准规格陶砖而言,无疑富有挑战性。
幕墙设计深化很快确定了原则,即采用标准单元模块进行现场拼装,兼顾砖厂预制的精确性以及现场调节的灵活性,以确保陶砖幕墙的实施品质。砖厂负责在陶砖背后开孔,开好孔的陶砖及背衬次龙骨运送到现场后,由幕墙施工单位现场拼装,幕墙单元模块是在次龙骨上通过背衬螺栓固定好陶砖,然后再固定在主龙骨上,完成平直面及曲面上的拼装塑形。
陶砖幕墙单元模块为直线型,长度在1.2米左右,单元模块为安装在直线型钢龙骨上一横排10-11块陶砖,每块陶砖的角度均可通过背衬螺栓调节,平面与曲面砖幕墙的建造于是被简化为直线单元模块上的陶砖排列,三维曲面简化为二维直线排布及直线上点的灵活调整。将各个面的单元模块展开,即可进行单元模块的制作及现场放线安装。
单元模块在平直面上采用横向连接、竖向平行均分的方式安装在主龙骨上,操作简单;单元模块在双曲面上的排布更加复杂一些,需将曲面展开后通过直线单元进行有理化拆分,并同时考虑直线单元模块与结构构件的贴合度,以及形成边界交线的疏密度。对于平直面向双曲面过渡所形成的一体化三维立面,由于平直面上的直线单元模块与双曲面上的直线单元模块排布数量和方向都不一致,无法平顺衔接,需在曲面部分沿U/V轴方向采用斜向直线砖幕墙,并根据相邻陶砖的实际情况调节,与平直面上的排砖方向平滑过渡。对于倾斜角度过大的平直面收边及交线,可局部将单元模块旋转90度,保证收边位置及交线处的均匀效果。
艺术馆所采用的陶砖幕墙类型为国内首次采用,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其三维曲面及交线的建造复杂性和实施精准度需得到验证,我们和业主一起选择了7处建筑形态转折代表性部位,在项目现场搭建了1:1实物模型,验证陶砖幕墙建造难度及实际观感, 坚定各方信心。
艺术馆采用的定制陶砖尺寸规格一致,但在对外的面上有上釉和不上釉两种不同的肌理,彩釉面陶砖数量上不到陶砖总量的三分之一,通过参数化模拟比对,彩釉面陶砖采用从上向下逐渐增加的渐变排布方式,致敬南京城墙斑驳的时间痕迹,表现金陵金秋闪烁的梧桐光影。
武当太子坡五云楼巧夺天工的“一柱十二梁”;甘露岩寺一根独柱支撑,梁柱及卯榫结合独特地形,展现力学与美学的完美结合,被誉为中国古建筑的奇迹。金陵金菱艺术馆建筑形态扭转后的结构设计采用中央独柱致敬传统,菱形空间与方型基座的丰富性得以充分展示,内外呼应。
历经2500多年,即便有着沉痛的记忆,厚重的历史,南京却总是以美丽平和示人。不会再有任何一座城市,在经历过千年荣辱之后还会如此平静,她会小心翼翼地把你的故事藏在城市的街角,你能在这里与过去的自己对话。在文化迭代中滋养的包容、开放,也是南京生生不息的城市“底色”。金陵金菱艺术馆在空间形态上通过形体扭转,形成不断向上生长的上升气韵,生动体现了南京“有底气的稳,有边界的甩”“稳中带甩”的城市性格。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江南玖序·金陵金菱艺术馆
项目业主:南京中海地产有限公司
业主团队:尤蕊,蒲星,李乐,沈欣,钱娴
设计单位:张•雷设计研究 azLa
设计/竣工:2023年/2024年
项目地点:南京建邺区
主持建筑师:雷晓华,张雷
项目负责:李政
设计团队:李政,冯雨珺,翁昕,李雨茜,李亚斌,齐晴,洪思遥(建筑) 杜月,颜克乾,朱泳键,车苏婧(室内)
施工图团队:陈艮林 夏煜琛 王东(建筑)李均 黄凯 高跃进 朱子洋(结构)姚永生(给排水)刘彩琴(电气)谷加雷(暖通)
施工图合作单位:南京金海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基地面积:474 平方米
建筑面积:621 平方米
结构形式:钢结构
建筑摄影:侯博文
Project Name: Jinling Diamond Art Pavilion
Client: Nanjing Zhonghai Real Estate Co., Ltd.
Client Team: You Rui, Pu Xing, Li Le, Shen Xin, Qian Xian
Design Firm: Allied Zhang and Lei Architects azLa
Design/Completion: 2023/2024
Location: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Lead Architects: Lei Xiaohua, Zhang Lei
Project Manager: Li Zheng
Design Team: Li Zheng, Feng Yujun, Weng Xin, Li Yuxi, Li Yabin, Qi Qing, Hong Siyao (Architecture); Du Yue, Yan Keqian, Zhu Yongjian, Che Sujing (Interior)
Construction Drawings Team: Chen Genlin, Xia Yuchen, Wang Dong (Architecture); Li Jun, Huang Kai, Gao Yuejin, Zhu Ziyang (Structural); Yao Yongsheng (Plumbing); Liu Caiqin (Electrical); Gu Jialei (HVAC)
Construction Drawing Collaboration: Nanjing Jinhai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Site Area: 474 square meters
Building Area: 621 square meters
Structural Form: Steel structure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y: Hou Bowen
More: 张·雷设计研究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