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目外工作室 GOM上海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Shanghai Headroom
设计公司 :Atelier GOM
位置 :中国
“生如夏花之绚烂。“我们不难发现一棵树的繁盛与落寞,花开与花落,一天中光与影从屋子里掠过的轨迹,以及四季的变换。它们是生命存在的痕迹。而我们是否观察过一个建筑的开始与结束,密斯曾说:”建筑始于两块砖的仔细搭接。“似乎,建筑更像一个野兽,在它诞生不久便已发育完毕,投入使用,履行它的职能。我们也会给“建筑”取各种各样的名字,”博物馆”、“办公楼”、”火车站“、“住所“、“餐厅”等等不胜枚举。但目外诞生的时候,我想它从未真正被定义。
▼建筑外貌
目外是一个临时建筑。建筑的初衷是高目事务所想在西岸为自己建一个分支工作室。起初,目外其实取名西岸别院,由于建筑师是个围棋爱好者,高目是围棋中的术语,而目外和高目在围棋里都处于比较“超然”的位置,故将西岸别院更名为目外。对于这个可能只有5-10年寿命的“建筑”,建筑师其实并未期许太多。“既然长久不了,那就让它生如夏花之绚烂吧!”当一根根纤细、精准的钢构件仔细搭接在一起后,目外的骨架已然丰盈。在西岸的日出日落里,它就这么静静地伫立,等待灵魂的到来。建筑师望着这个房子的骨架,感受到的是生命之初所蕴含的那种强大力量。“这个房子可以成为它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建筑骨架
▼轴侧图
建筑师在造这个房子的时候可以说是很“随意”、“散漫”的,他希望目外尽可能地“轻”,能够无保留地去感受风、感受雨水、感受阳光。目外是一个包容的建筑,它甚至对飞鸟与流浪猫狗都是接纳、 欢迎的。为了让光充斥在建筑中,空间的顶部界面和垂直界面均采用具有良好透光性、漫反射的材料。阳光板将太阳直射光线过滤,留下的是柔和的漫射光;瓦楞金属穿孔板让光与风自由地穿过,也让树和云变得迷离;所有钢构件的尺寸被控制在十公分以内,建筑师当时迷恋拱顶设计,而拱这一形式更有利于结构受力,于是就用热弯钢管搭了这个筒拱骨架,拱顶最开始挂的是白色广告布,后来更换成了透光良好的穿孔铝平板。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建筑的“轻盈”与“脆弱”,目外传递了一种富有魔力的瞬间,一种建造与非建造之间的微妙平衡。当我们体验它的时候,我们感到宁静、自由。
▼拱形骨架
建筑师希望目外的空间能尽可能的通透,尽量不用实墙来分割空间,而人处于一个空间里也能清楚地感知到周围其他空间的存在。所以在目外,我们可以看到金属帘子成为空间的隔断,其良好的耐候性和透光性非常适合目外的空间,而有些半私密的空间虽用了实墙分隔,却也饶有兴致地在墙上开了几个圆洞。 院落、露台与室内都是相通。这样设计的结果就是,目外造好后,大部分空间都是“四面漏风”的。这是个不太符合常规的做法,建筑师却说;“我能把一年中最好的时间享受了,这个空间就值了,就如同你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最美的人一样。”
▼空间不设实墙
▼空间的封闭与开敞
虽然目外有着自己的设计哲学,但建筑师仍然很认真地考虑了屋面排水等构造问题,坡屋顶会将雨水导入到建筑四周以及南北的两个院子里。屋面采用瓦楞直立锁边聚碳酸酯阳光板,相比于材料防水,这种节点防水更为可靠,每一块阳光板会在相接处翻起一个直边,最后再盖一个扣板锁边,扣板也将阳光板固定在屋面构架上,同样,部分外墙也使用了这种材料构造。目外的地面采用了黑色水泥基耐磨地坪,在靠近院落的某些易于积水的位置,建筑师还设计了树状的导水槽以便将积水成功引向地漏。
建筑师相信材料也是有生命的,很多材料完成了它们某一个阶段的用途依旧可以重新被利用进入另一个生命循环。在目外,你会看到用不同颜色的旧门板拼贴而成的院落围墙,咖啡馆里用旧的建筑剖面模型作的桌子,用插座布线来装饰的背景墙等等。大部分目外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低造价的,建筑师想了很多巧方法,目标就是好看、好用、省钱。大门是整座建筑花钱最多的一个部件,两扇门花了一万块钱,材质是泡沫铝板,一种环保回收材料,而为了将泡沫铝板固定在角钢门框里且隐藏固定螺栓等构件,建筑师想了很多办法,最后采用的是将两块泡沫铝板夹心木板,将木板固定在门框上的方式。
▼旧物利用
▼咖啡馆
▼墙面细节
而这个房子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个问题似乎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答。建筑师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命题。目外分为两层,一层入口处有一个咖啡馆,其二层是一个工作间,南北各有两个院子,而其余大量的空间似乎一直都处于“未发育完全”的状态。它虽有了晶莹剔透的身体,一种优雅且包容的姿态,但接下来要发生的事件却一点也不确定,办个摄影展,来场音乐会,电影首映?都可以,就如同它刚出生时那样,“这个房子可以成为它想成为的任何样子。”在过去的两年里,目外从未停止被改造,它随时等待着被分解,进而被重塑。原本分隔院落的金属帘子后来改造成了阳光板金属移门,阳光依旧乘虚而入,但空间已经有了不同的表情。
▼展览墙
▼不停演变的空间
小黑屋冥想空间的后续搭建。极亮与极暗都是光存在的形式。目外尽可能地承纳了阳光,建筑师却也戏虐式地在它西侧的这个空间里搭了一个小黑屋,用以研究小孔成像,也可以静思冥想。对于光来说,小黑屋的内外是两个极为不同的世界,它们互为对立面,反衬着对方。
▼小黑屋
“我有一千张面孔。”目外低声呢喃着。建筑师留下的那个开放式命题最终会被一点点解开。这里悄然发生的一切,我们来过的痕迹赋予目外以灵魂。房子建好后,许多非日常性的事件发生于此,高目的18岁成人礼、有关居住建筑的讲座、龙涎香电影首映式、两难/两可吉他二重奏音乐会,甚至,目外的露台周末成为了瑜伽、静坐冥想空间,当然还有小黑屋实验、摄影展等等。
目外的建造并未依靠什么宏大的建筑学理论,只是本能地去建造。它把姿态放的很低,对阳光,对风,对水它怀有崇敬,对流浪猫狗它提供了安生的场所,它欢迎一切造访者,花草树木或是人。也许正如所说的那样,“当我们最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不同于传统建筑,目外始终处于一种不停变化的、生长的状态,它一次次地挑战着建筑,触碰它与自然的极限。它的生命,还在继续。
▼平面图
建筑师:Atelier GOM
地址:上海西岸艺术示范区龙腾大道2555-17号
主持建筑师:张佳晶
设计团队:黄巍、李赫
客户:GOM上海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建筑面积:375平方米
项目年份:2015
摄影师:张佳晶、陈颢、何威
文字:刘苏瑶
来自:Atelier GOM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