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谷设计:全息的觉知|二十四·单 淮扬新味餐厅
Twenty-four. Single Huaiyang Xinwei Restaurant
名谷设计:全息的觉知|二十四·单 淮扬新味餐厅
“二十四单”的生长过程似乎并非单纯的建造,旧厂房改造、空间窄小、自然采光杂乱等都只是寻常外因,而赋予空间血肉性格,建立新的未明体验,从多维的角度,启发参与其中的人的觉知感受,是本次营造所面对的新课题。
【芒种】
如果“营造预想”是对设计最初浅的解释,对于民众人居是功能性帮助,那么空间的觉知,可以被认为是众多生命体验中最为磅礴的一课。古人有气吞山河者、有胸怀天下者、有移竹当窗分篱为院者,今人有摩天大楼与微信朋友圈,皆磅礴,皆空间,灵魂与身体安放处,觉察感知种种,尚古或维新,繁华过后总有未明之体验,此种未明体验正是空间觉知的入口,当代设计者,以建筑空间为媒介,揣摩未明体验所营造出的具象形态,正是吾辈前赴后继为之努力的应有姿态。
自先秦之后,中华智慧逐渐参与并深入的自然觉醒中,“二十四”冥冥之中成为一个特殊的数字,熟悉且神秘。季节二十四节气、太极二十四式、风水二十四山法…无穷变换,不离本源。这正是餐厅创始人用于思考美食制作的来源,用现代料理的方式将古老的淮扬食味重新演绎。“二十四单”的生长过程似乎并非单纯的建造,旧厂房改造、空间窄小、自然采光杂乱等都只是寻常外因,而赋予空间血肉性格,建立新的未明体验,从多维的角度,启发参与其中的人的觉知感受,是本次营造所面对的新课题。
【工事】
一两个世纪前,这里曾作为铸币厂在国民时期显赫一时。呈东西向轴线坐落的红砖建筑,层高十余米的单层厂房内,脱离原建筑外墙,建立新的空间秩序,规划出两层半内部空间,受原建筑外皮庇护同时,结构上保持相对独立。主入口東临来凤街,回应相对市井面貌的外部环境,有必要不动声色的做出气质转换,为此,由纤细圆管制作的抽象“竹林”从户外绿篱中向室内延伸,透明材质分割出内外界限并放置在“林”中,被模糊的界面使新生空间的生长变得顺理成章。
详解:
▼东入口立面
餐厅取名“二十四·单”,其中之二十四即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意喻餐厅所采用的食材均新鲜而时令,并辅以现代的烹饪手法,赋予传统淮扬菜以新生,这也是餐厅创始人的初衷。因此,餐厅希望设计师通过对老厂房的再次改建,将品牌诉求不着痕迹地融入空间设计,为食客营造一种儒雅安心,同时又充满创意和惊喜的就餐氛围。
▼西入口立面
结构与动线
二十四·单餐厅从平面看是一个呈东西向排布,且进深较长的矩形。其东西向各设有一个入口,主入口东临来凤街,而次入口则面向国创园内部,一东一西,一侧市井喧嚣一侧遗世独立,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氛围。
▼东入口前厅及体验区
▼一层通过空间
设计师将层高10 m左右的单层建筑空间分割成3个部分,首层向地下借了部分层高,形成公共餐区和半开敞式厨房。二层为包厢,过道的南北两侧排布了大小不等的6个包间和1个茶室兼图书室,均以节气命名。三层则主要由办公区域,以及几个独立包间组成。
▼一层厅食单元
▼半开放式的明厨
▼黑色的条形钢板纵向排布,在厨房的玻璃立面上形成格栅
餐厅的整个空间结构分明,功能清晰,但动线设置却十分有意思,有种误入桃花源后,仿佛阡陌交错的感觉。也正是这种交通动线的设计,不断引导着食客由最初的探索到之后豁然开朗的心境,整个过程让人很容易忘却建筑外部的喧闹,而全身心地感受并进入空间的核心。
▼通往二层的楼梯
东西入口
东西两处入口各有特点。东面主入口临街,黑色而巨大的屋檐向外伸出,下方2块巨大的原石石板和一排竹子围成的栅栏在屋檐的庇护下形成一道自然的过渡。设计师采用大面积落地玻璃打造立面,高窄而厚重的木门右上角悬挂着并不起眼的餐厅名字。在这里,木门与玻璃立面的位置关系颇为讲究,设计师将木门位置设置在正对一层餐厅的入口处,这样一方面从街边路过的人们虽然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前厅的别致装饰,却看不到公共餐区内部;另一方面,在引入自然光线的同时,也为餐厅保持了一定的私密性,引人一探究竟。
▼东入口门厅
西面次入口则完全不同。内嵌入建筑红砖外墙的3块巨大黑色切面,将入口聚焦到中心,营造出现代工业感的同时,与精细的黄铜制logo在视觉上形成反差。
▼西入口门厅
▼西入口交通动线
▼书架局部
▼西入口门厅咨客区域
材料与细节
餐厅整体色调素雅。墙面、天花主要以白色涂料和浅色木板包覆,公共区域地面采用冷冽的深色石材铺设,而包间则选择了相对温暖的实木地板,在视觉和知觉上将功能区域自然分隔。从主入口步入餐厅,经由前厅进入一层空间。在这个下沉式的空间内公共餐区和半开敞的厨房平行而居。设计师希望此时此刻,食客与厨房之间是一种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关系,大约可以通俗地被理解为视觉上“藕断丝连”。设计师采用黑色的条形钢板纵向排布,在厨房的玻璃立面上形成格栅。这样,在人行进的过程中,前进方向的格栅完全遮挡视线,而只有当停驻并正对格栅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厨房内热火朝天的景象。
▼二层通过空间局部
▼厨师工作室
▼铜制器皿成为装饰
公共餐区的另一侧,设计师采用了宣纸裱糊的屏风墙将杂乱的采光和斑驳的墙面阻挡在就餐空间以外。宣纸略微毛糙的表面柔和了光与影,如同一层面纱带出了场所儒雅的气质。为了将入口处的“竹林”概念从室外引入室内,设计师在门外以及前后厅处树立了许多高外不一的黑色穿孔金属管,并将灯源置于管内,以模拟出竹子的形态。当夜幕降临,灯光从金属管的孔洞中渗出,就仿佛夏夜竹林里的萤火虫在闪烁,模糊了城市乡野的界限,也带出了对自然的向往。
▼二层洗手区
【惊蛰】
师法从宋元,神思入晋唐,今人当在古意中寻造化。西方人的生存方式很直接,很现实,不绕弯子,建筑空间要好用,首推功能性,现代主义兴起后更是将“功能”的意义教科书化,以致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中国本土设计语境中,也全民歌唱“功能”的美妙,其实“功能”远没有那么强大,强大到可以通过类似冲突运算的方式,去解决人与人造物之间的矛盾,一个舒适并拥有即时体验的空间,是来自多维度信息传递的结果,所谓解读空间,正是探索空间的觉知力使然。这种觉知充满了冒险家精神,一面攀向高尚的顶峰瞭望更为壮美的风景,也会因不慎跌落低谷后的慌乱,疲于应付失去逻辑的冲突运算,前者赋予设计营造的结果是突破与惊喜,后者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在应接不暇的压力催生下将营造变得低劣不堪。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 二十四.单
设计团队 | 東琪及道
主持设计 | 潘冉/Jaco Pan
陈设设计 | 名谷设计机构蜜麒麟陈设组
项目地点 | 南京,中国
项目面积 | 1,700平方米
主要材料 | 木、涂料、石材、涂层纸
项目完工 | 2018年3月
撰文 | 陌东西
摄影 | 李国民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设计师简介
潘冉,名谷设计机构创办人
国际室内建筑师联盟成员(IFI)
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老门东历史街区评审委员会设计顾问
潘冉先生从传统筑造功法到艺术领域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出发,完整清晰的认知设计学脉络与设计践行的高度统一,被誉为当代建筑室内设计东方精神推动与践行之代表人物。代表作:【来院】、【小东园】、【竹里馆】 等作品中透出的人文气息,暗藏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并喜从江南文人墨客的精致生活态度中,解读空间美学与哲思。其团队严实的训练与15年精英客群执业经验;造就其事务所成为中国当代最具设计统合能力的设计团队之一。
国际荣誉
2017-2018年:
美国建筑设计奖【American Architecture Prize 】年度设计公司
德国【Red Dot Award】红点设计奖
德国【IF design Award】IF设计奖
德国 WAF 世界建筑节奖&INSIDE世界室内设计奖
台湾TID室内设计大奖
香港【Perspective】杂志颁发的【40 under 40】亚洲室内设计卓越设计师奖
英国【Andrew Martin 】国际室内设计师奖
伦敦设计奖【London Design Award】金奖
意大利【A Design Award】设计奖 建筑类“金奖”&室内设计类“金奖”
美国IDA国际设计赛事建筑类和室内设计类特别提名、银奖、铜奖
日本【JCD Design Award】全球100. 银奖
英国著名室内设计杂志"FX"组织评选的【 FX International Interior Design Awards】 国际室内设计评选(Mixed-use development)组别的最终国际大奖得主,也是2017该奖唯一华人获奖者。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