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艺术中心北京 奥雷·舍人事务所
Gard Art Center Beijing
设计公司 : Buro Ole Scheeren
位置 : 中国
嘉德艺术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量身定制的拍卖行总部,在北京的中心创建了一个全新的多元艺术机构类型。建筑提供博物馆硬件质量的展示空间和最先进的艺术品保护设施,同时也是一个灵活丰富的文化空间,与餐馆、酒店、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结合在一起。 “嘉德艺术中心远比一家博物馆更丰富,”总建筑师奥雷·舍人(Ole Scheeren)表示, “这不是一个封闭的机构,而是直接开放回应当代文化多元混合的现状,以中国式的融合叠加手法打通文化空间和公共职能,通过文化活动和生活方式揉合艺术和文化。”
▼北广场视角
新旧平衡
嘉德艺术中心的建筑风格取得了新旧之间微妙的平衡,将新建筑置入北京古城肌理的同时,和谐地与周围环境协调。建筑的下方如石材叠置的假山,与相邻的传统胡同四合院的规模和感觉相呼应,建筑上方的悬浮玻璃四方环则体现北京作为全球大都会的现代化。元代中国著名山水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通过抽象提炼,像素化地以圆形透镜嵌入灰色玄武岩中,如旋律般环绕点亮建筑外立面,亦画亦窗,也为室内注入自然光线。 建筑的石材底座上方,是由玻璃砖墙形成的悬浮四方环。四方环处于像素石材的顶部,赋予建筑一种厚重的质感,并与北京的建筑特色相互关联。石材与玻璃两种材质的对比和互补创造了一种张力,回应当代都市的复杂性和多元化。
▼主入口楼梯视角
▼《富春山居图》通过抽象提炼,像素化地以圆形透镜嵌入灰色玄武岩中,如旋律般环绕点亮建筑外立面,the grey stone-like pixels of the lower portion of the building are perforated by several thousand circular openings – generated by projecting one of China’s most important historic landscape paintings, Dwelling in the Fuchun Mountains, onto its facades ©Iwan Baan
“建筑的两种尺度和纹理存在着一种反转的、辩证的关系,”舍人表示,“通常情况下,青砖是普遍的灰色建材,但在这里被放大成巨大的悬浮玻璃窗格。四方环的体量和玻璃材质与当代城市进行对话,而构成四方环的砖墙带有重要的象征意义,砖墙呼应着毗邻的胡同,也代表民间的视角,在紫禁城的皇家宫殿旁,显得谦虚和内敛。这座建筑中嵌入了多个层面和抽象的文化和历史概念,恰到好处地与北京城的复杂语境相切合,谦逊而又富有纪念意义。”
▼北入口视角
文化机器
嘉德艺术中心被设计成文化和艺术活动的发生器。其空间构成非常简洁和直观,但同时具有许多细微差别和不同风格,以适应拍卖行的多样需求和宏大规划。 建筑的核心是一个1700平方米的无柱展示空间,设计赋予空间最大的灵活性。通过多样配置的隔板和天花系统的组合,空间可以快速组建配合多种用途,为展览、活动和拍卖等活动创造相应的环境。
▼艺术中心大厅
▼从室内望向入口主楼梯
▼拍卖前厅
博物馆的组合功能围绕着中央展厅布置。一系列小型、私密的房间可以容纳拍卖行的其他需求,并提供额外的画廊空间。与此同时,位于地下一层的两个大型拍卖厅配备各种严格的设施,同时整个楼层都采用最先进的艺术保护设施。 建筑的石材像素部分提供了许多独立的空间,如艺术中心的餐厅,行政办公室和书店。建筑上方的四方环设有酒店,中央的一座小型塔楼提供研讨会和讲座等教育设施。 对多样性的强调反映了嘉德艺术中心作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公共空间的职责。舍人说:“建筑物的配置和设计是为了将所有功能互连起来。 这是一个博物馆,也是一个催生和容纳文化活动,并融合生活方式和教育设施的空间,项目的落地宣告着一个新型多元文化机构的诞生。”
▼室内展厅
▼主拍卖厅
▼管理人员办公室
艺术北京
嘉德艺术中心位置显赫,位于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井商业街和新文化运动发源地五四大街的的交汇处,是一个汇集北京传统与未来的综合体,引领著文化与商业的发展。 嘉德艺术中心紧邻紫禁城,正对中国美术馆(建国十大建筑之一),作为北京城中心的一座非官方的艺术和文化空间,塑造和改变着城市的发展。 在奥雷·舍人事务所的设计获得批准并落成之前,由于基地的重要性,北京规划局和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在过去二十年中拒绝了几十个建筑设计提案。 “我们的建筑以一种当代的方式来弘扬中国的特色,在历史和现代都市之间提出一个新的视角, 并很好地融入到这个城市的复杂叙事之中。” 舍人表示:“嘉德艺术中心的建成,是将建筑与艺术和文化相结合,这对城市的未来至关重要。”
▼窗洞中的胡同景致
▼从艺术中心望向紫禁城和景山公园
▼场地环境示意图
▼立面构思示意图
▼透视剖面图
GUARDIAN ART CENTER
DESIGN TEAM DESIGN ARCHITECT:
Buro Ole Scheeren
PRINCIPAL / DESIGN:
Ole Scheeren
PARTNERS:
Eric Chang, Dan Cheong
ASSOCIATE IN CHARGE:
Virginia Chiappa Nuñez
TEAM:
Marcel Holmberg, Sun Ke, Emily Liang, Cecilia Lei, Yingda Liu, Anna Pierotello, Nina Sattler, Olaf Turck, Lin Wang; with: Benjamin Ahrens, Mark Biemans, Kim Bjarke, Catarina Canas, Alicia Casals, Michael Cavander, Jeffrey Cheng, Patrick Conway, Dyno Du, Nicolaz Frez, Brian Fung, Daniel Hawkins, Xinran Ji, Philipp Kramer, Emeline Laurencon, Yuyang Lin, Mavis Liu, Wymen Lo, Max Ma, Rafael Merino, John Murphey, Marcin Olszowski, Kevin Ou, Kevin Park, Yanyadech Phornphong, Aaron Powers, Klementina Savickaite, Jim Shi ,Chiara Storino, Joseph Tang, Yang Tao, Elena Yang, Quentin Yiu, Francis Young, Lei Yu, Danny Zhang, Bruno Zhao, Weiwei Zhang, Yi Zhu
CONCEPT TEAM:
Catarina Canas, Brian Fung, Paloma Hernaiz, Marcel Holmberg, Tait Kaplan, Jaime Oliver, Joseph Tang
CONSULTANTS:
Local Design Institute: Beijing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IAD), Beijing
Structural Engineer: Thornton Tomasetti, New York; Arup, Beijing (Concept)
Building Services Engineer: WSP, Hong Kong/Shanghai
Façade Consultants: Front Inc., New York/Hong Kong; PFT Construction Consulting, Shanghai Interior Design: Buro Ole Scheeren, MQ-Studio, Shanghai (Hotel)
Lighting Consultant: ZDP, Beijing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